9月22日,由华东师范大学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上海市城市化生态过程与生态恢复重点实验室、金山区科普事业中心主办的“全国科普日”之《守护乡土植物,共育农林水乡——自生植物探秘之旅》活动,上海廊下郊野公园农林水乡圆满落下帷幕。此次活动旨在通过实地探索与学习,提升公众对乡土植物的认识与保护意识,共育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家园。
活动伊始,志愿者们为小朋友们讲解了农林水乡的概况,重点介绍了构树、香樟、乌桕三种乡土物种和加拿大一枝黄花、小飞蓬、喜旱莲子草三种外来物种,强调了乡土植物在保护本地生物多样性、传承地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它们的生态与文化价值。让大家了解到入侵植物对乡土植物生长的影响,以及乡土植物抵抗入侵的能力。
小朋友们满怀期待地踏入了农林水乡这片生机勃勃的自然领地,正式开启了乡土植物探秘的实地调查活动。在志愿者的带领下,大家细心观察乡土植物的特征和生长状况。同时,大家还积极投身到劳动中,清除入侵物种,为乡土植物创造更加健康的生长环境。在劳动的过程中,小朋友们为每一株乡土植物贴上了分类标签,这不仅是对它们身份的认可,更是对它们生命力的尊重。
在保护农林水乡生物多样性的行动中,我们不仅是生态环境的修复者,更是自然和谐共生的编织者。上海廊下郊野公园“农林水乡”是华东师范大学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生态修复创新团队参与设计和建设,并在此建立长期科研观测基地,同时挖掘自然生态中的教育价值,积极打造自然教育的场所,开展自然郊野主题课程、系列农耕活动以及户外定向越野亲子活动,受到社会的广泛好评。
期望通过科普活动,邀请社会公众特别是青少年儿童参与,在亲身体验大自然的美妙,领略这片水上森林美景的同时,激发他们对生态环境的热爱与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