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力生态环境教育,共绘社区可持续发展愿景—我重点实验室承办召开社区生态环境教育研讨会

为了提供社区生态环境教育交流平台,助力生态环境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在第29个国际生物多样性保护日即将到来之际,2022年5月21日,由上海市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华东师范大学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上海市生态学学会联合主办,上海市城市化生态过程与生态恢复重点实验室、绿魔方大学生公益团队、紫竹可持续实验室承办的“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社区生态环境教育研讨会”以线上会议形式召开。我重点实验室主任、上海市生态学学会理事长达良俊教授主持开幕式,上海市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汤庆合主任出席并致辞。

围绕社区生态环境教育,来自上海自然博物馆、华东师范大学、紫竹可持续实验室、城市荒野工作室、绿魔方、上海浦东乐芬环保公益促进中心、上海浦东一荇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自然萌、绿色光年、小路自然教育等社区生态环境教育的专家与社会公益组织分享了公益创新经验。会议报告环节由我重点实验室成员陈雪初教授和崇明生态发展研究院盛蓉老师主持,研讨环节由我校社会发展学院薛红老师主持。

上海自然博物馆展教中心网络科普部部长刘哲指出,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公民科学素养的提升,公众在科学传播活动中逐渐转变为一个积极的参与者。上海自然博物馆尝试将公众设定为“公民科学家”,参与到科普活动中,并通过“我的自然百宝箱”等教育品牌,围绕与公众生活密切相关的科学主题,以互联网技术为支撑,以科研+科普合作的模式,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公众参与科学路径。

上海自然博物馆展教中心网络科普部部长刘哲作报告

城市荒野工作室创始人郭陶然认为在上海这样高度城市化的区域开展自然教育活动,有社会必要性但又有天然的劣势,因为往往难以观察到具有当地特色的物种和相应的群落结构。于是,城市荒野提出通过生态修复,重新恢复城市的生物多样性,并在生态修复工程的设计之初就为未来的自然教育活动营造合适的场地,可以为自然教育课程提供丰富而独特的资源,有利于项目的品牌打造与后续运营。

城市荒野工作室创始人郭陶然作报告

我校绿魔方大学生公益团队负责人盛世雯介绍了绿魔方致力于自然教育与生态空间赋能的初衷,与大家分享了团队的成长经历,展示了绿魔方&农林水乡亲子湿地之旅的有趣活动,和对项目地友好村发展的带动作用,并讲述了绿魔方讲师团的感悟与收获。作为绿魔方的课程顾问,上海外国语大学嘉定外国语学校武丹丹老师还就课程设计问题分享了自己的思考,提出户外自然教育是校内学科教育的重要补充,为实践类活动搭建平台,也为科技教育提供了创新载体。

 绿魔方大学生公益团队负责人盛世雯以及课程顾问武丹丹作报告

我校生态学系主任、我重点实验室成员邓泓副教授针对青少年科普和科技创新能力培育工作的实际需求,提出共享高校资源来助力青少年科普及科技创新能力培育的教育实践理念。报告中介绍了生环学院与我重点实验室利用科研优势和教学资源为高中生设计的生态环境创新课程体系,通过科创实践引导他们关注生态环境问题,养成保护生态的行动自觉,树立投身建设美丽中国的远大理想,在年轻一代心中培育和厚植生态文明观念。

华东师范大学生态学系主任邓泓副教授作报告 

上海浦东乐芬环保公益促进中心环保总监赵颖分享了围绕捡拾活动组织公众营造良好社区环境的经验,在基于世界清洁日的捡拾活动倡导中,提出在统一品宣、物料及小程序支撑下,用一天的时间来为环境做一件小事,共建一个和谐美丽的社区环境。

乐芬环保公益促进中心环保总监赵颖作报告

上海浦东一荇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创始人&理事长安宏介绍了专注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公众教育经验,讲述了中心深耕社区的成长经历,分享了一系列关于绘本、课程以及活动的社区生态环境教育实践活动,以及应对未来机构成长挑战的思考,提出保护海洋不仅需要满满的爱心,更需要坚持守护的智慧和力量。

一荇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创始人&理事长安宏作报告

自然萌创始人李蔚分享了围绕二十四节气和物候现象开展的自然教育实践活动,认为物候现象不仅能反映时令的变化,还能表现出生态系统对全球环境变化的响应和适应,被称为“大自然的语言”,因此通过定期定点的自然观察来共创身边的物候记录,是非常好的家门口的自然教育实践,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自然萌创始人李蔚在作报告

绿色光年副秘书长谢楠楠认为项目式学习(PBL)具备开放的、学生参与式的、以问题为导向的教育特点,指引机构带领社区青少年走进耳熟能详的快递站、菜市场、超市等这些充满“烟火气”的角落,寻找存在于这些社区公共场所的真实而有温度的问题,从社会学、经济学、环境管理等跨学科的角度引导社区青少年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案。

绿色光年副秘书长谢楠楠作报告

小路自然教育创始人&CEO余海琼以社区一小时为出发点,分享了在家门口如何开展亲子家庭自然教育活动的经验,介绍了助力社区伙伴带领家门口自然课的指导书,以及陪伴亲子去探索身边自然的探索包,倡导从一小时自然时光开始,开启生态环境友好的生活方式。

小路自然教育创始人&CEO余海琼作报告

达良俊教授与紫竹可持续实验室发起人&紫江基金会公益人才培养项目负责人刘亚娟受邀对各个社区生态环境教育经验的分享进行了点评,充分肯定了构建社区生态环境教育在地平台、共创社区生态环境教育价值的重要意义。

在会议最后的研讨环节中,陈雪初教授提出了未来开展“讲述大自然的故事”活动的构想,希望以生态环境教育为切入口,通过我重点实验室与紫竹可持续实验室的联动,建立一个服务于社区可持续发展和青少年综合素质提升的开放式合作平台,推动上海社区生态环境教育与生态环境保护协力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