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实验室研究团队赴美参加美国国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项目结题会议

        2012年6月,由我实验室主任、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院长象伟宁教授与美国密歇根大学Joan Nassauer教授合作申请的“Synthesis to Link Understanding,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of Urban Ecosystems in China”项目成功获得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下属社会环境综合研究中心(National Socio-Environmental Synthesis Center,SESYNC)资助。经过近两年的基础科学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课题取得重大研究进展。为推介项目研究成果、加强国际学术交流,2014年6月16-20日,课题负责人象伟宁主任携团队成员韩骥副教授、张秋卓副教授、刘敏博士及研究生杨芳、周翔,参加了在美国马里兰州首府安纳波利斯市召开的项目结题会议。会议由SESYNC主办、象伟宁主任和Joan Nassauer教授共同主持,邀请了来自中国、美国、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城市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及可持续发展研究领域的28名专家学者参会,包括邬建国、Jack Ahern, Steward Pickett, Mark McDonnell, Jen Wolch等城市生态研究与规划领域的顶级学者。

        会议主题为“Actional urban ecology in China and the world: Synthesis across the practice gap”,其旨在透过严谨的科学研究和长期的规划实践,凝练出若干城市生态规划的基本准则,以弥补长期以来中国城市生态理论研究对政府规划实践指导性不足的缺陷。会议日程分为项目总结汇报(6月16-17日)和综合论文撰写(6月18-20日):在项目总结汇报环节,韩骥副教授介绍了研究团队在长三角地区(Shanghai Yangtze River Delta. Urban Agglomeration, SHYRDUA)城市化历史进程、地表景观演变、碳源/汇空间格局及其政策影响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其结果有助于深入理解区域城市化的时空过程及对区域碳循环的影响机制;刘敏博士汇报了长三角地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结果,并针对现有环境管理体制的不足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张秋卓副教授介绍了水体生态修复工程的实践案例,认为微观尺度的生态工程技术对于提升区域整体生态环境质量具有指导意义。在项目总结汇报之后,为进一步凝练研究成果的科学价值、扩大研究团队的国际影响,象伟宁主任和与会专家就如何增强城市生态理论对规划实践的指导意义从而促进中国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展开了深入的学术交流和讨论,取得了诸多重要共识。

        本次会议对于推动城市生态学领域的跨学科合作、加强我实验室与国际同行的学术交流具有重要意义,项目研究成果将陆续提交生态学领域国际期刊发表。